close

釋迦牟尼佛佛誕紀念日

“佛誕節”的由來亦稱為(浴佛節)
釋迦牟尼佛的誕生,誕生年份:在於紀元前四六四年的 四月八日 ,誕生地點:印度迦毘羅衛國,父親淨飯大王、母親摩耶夫人,而摩耶夫人在藍毘尼花園,手攀著無憂樹從右脇下誕生了王子,這時,太陽特別的光明,萬花齊放芬芳美麗,百鳥歌唱著歡樂的妙音,這一切都是在慶賀著釋迦牟尼佛誕生於人間,當太子誕生不久,太子便行走七步,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我在人間最後的受生,我是為了成佛,才生在人間。我是人間最偉大尊貴的覺者,我要廣度救濟一切眾生。」太子說後,九龍從天上噴下兩條銀光色的淨水,一條是溫的,一條是清涼的,直向太子身上沐浴,清涼舒適。空中來了很多天王、帝釋和梵神,天王舉起精美琉璃床的四足,梵神恭敬的捧著珍貴的傘蓋,無數的天人、天女們出現在空中,此時天衣從天空飄下覆蓋在太子的身上,甚至飄下無數的天花,清香無比,同時來祝賀與讚美這位太子,未來佛陀的誕生。

浴佛的意義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佛在人間,慈心悲願普渡一切芸芸眾生,脫離苦海。在這“佛誕節”亦稱為 (浴佛節), 佛教的弟子們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的佛誕,寺院通常會舉辦法會或浴佛等活動,並帶著參加浴佛的善男信女們唱頌,浴佛偈:「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淨法身。」象徵著,浴一尊佛,即浴十方一切諸佛,佛的清淨智慧無上莊嚴,功德殊勝,佛教化一切眾生,斷除貪瞋癡無明,遠離一切煩惱塵垢,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清淨法身。當我們手持淨水向浴佛時,內心應當誠懇祝禱,願佛陀無上智慧清淨莊嚴,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而浴佛能反觀淨化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清淨,懺悔願袪除貪、瞋、痴三障病毒。並且藉著浴佛的功德,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人清淨,社會安寧,沒有動亂不安,沒有暴力事件、毀謗、詐欺、搶劫,偷盜、邪惡等諸不好事件。能將佛法融入生活中,轉五濁惡世為淨土,實踐人間淨土,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義。

太子小時後的學術教育

淨飯大王將太子命名為悉達多太子,當太子七歲時,淨飯大王就聘請天下明師,教育太子的課程,是當時印度最高的五明和四吠陀。

五明即是:

一、語文學的聲明。

二、工藝學的工巧明。

三、醫藥學的醫方明。

四、論理學的因明。

五、宗教學的內明。

四吠陀即是:

一、養生之法的梨俱吠陀。

二、祭祀祝詞的傞馬吠陀。

三、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

四、咒術文獻的阿闥吠陀。

悉達多太子從七歲到十二歲間,把這科學知識的五明和哲學知識的四吠陀,學得樣樣精通。國王又請了很多具有 權威的 老師,但太子都沒幾天就學會了,甚至於學習武術,一切兵戎法式,百般武器純熟通達。

太子立志出家修行

原本悉達多太子對人生的榮華富貴,就看的很淡薄,再經由幾次出城門遊行時,發現到人的生、老、病、死的種種苦惱現象,這是人生歷程中的種種變化,讓他心生出家修行的決心,就去向他父王請願。

但淨飯王要太子統理國家,掌握大權,繼承王位,對國家人民盡義務。

「而太子回稟父王道:只要父王保證滿足我的四個願望,我可以考慮不去出家。

四個願望:

第一、沒有衰老的現象,

第二、沒有疾病的痛苦,

第三、沒有死亡的恐怖,

第四、所有的東西不損不滅!」

淨飯王說:此四點誰也無法保證。太子請願出家修行雖未成功,由於堅定和決心,不久還是離開父王捨棄繼承王位的機會,也捨棄最美麗最賢慧的耶輸陀羅夫人和他剛出生不久可愛的小王子羅睺羅。於夜晚乘白馬離開皇宮出家修行。

太子修行的道場

太子離開了父王、愛妃、愛子,離開皇宮五到六年的時間,一路上尋師訪道,遍尋很多地方,拜訪很多名師,但非究竟,最後選擇在摩竭陀國伽耶山的附近,優留毗羅西那尼村的森林(苦行林),這裏,面臨尼連禪河,終日流著不息的清流,兩岸顯現著美麗的白沙,河的北方一望無際的平原,是一個閒寂的天地也是一個修行最好的地方,做為修苦行的道場,不成就大願,決不離開此地。太子經過六年的苦修,甚至於日食一麻一麥,身形消瘦,目陷鼻高,顴骨顯露,面貌全非,心想我執著苦行,但非究竟。於是起座前往尼連禪河沐浴洗去身上髒垢,體力不支倒地,經難陀波羅牧女,供養乳汁後,漸漸恢復氣力,回菩提樹下,端坐金剛座上繼續修行。發誓曰:「我若不能了脫生死,到達正覺涅槃的希望,誓不起此座。

降伏魔王、摩女、魔軍

太子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發出堅固的誓願後,魔王知道,帶著魔軍魔女們,施展種種魔法,百般折騰,擾亂太子修行成就正覺,終不得逞,而太子與魔軍共戰,內心湛然不動,不怖不畏。忽然天空一聲巨響,護法天大將軍對魔王訓斥,「這位大修行者,不久就要成就大日輪的光明,能破除世間上的黑暗:他努力修行,掃除貪、瞋、癡的毒害,他將成為一切眾生的智慧明燈,能解除眾生死苦惱的良醫,能領導一切人類走上正途,是世界上最尊貴的導師!」訓斥後,魔軍撤退終歸平靜。

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

太子降伏魔軍以後,志願更加堅固,於金剛座上深入三昧的禪定境界中,夜睹天上明星,“悟道成佛” 「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他覺悟自己和一切眾生,無量阿僧祇劫以來,輪轉在生死界中,而生和死本來是不二的。佛陀所覺悟的是“緣起正法”,仔細的觀察這個世間,流轉的經過是十二因緣,流轉的主體是苦。由這個主體展開,所以有生老病死的現象。「十二因緣的緣起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由於無明乃是煩惱的根本。佛陀證得宇宙真理以後,又在菩提樹下靜思二十一日,圓融無礙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即說於此時,佛陀對於所覺悟的真理,所覺知的生死之源,決定發出他正覺的宣言:「流轉的相是生,無明的迷惑是生的根源,眾生如果想要不死,唯有不生,唯有斷除無明。「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請,及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廣說四諦及十二因緣法。而大通智勝佛的第十六王子,即是釋迦牟尼佛,於沙婆世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參考資料∕星雲大師著作:釋迦牟尼佛傳∕佛教經典

                                      游禪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妙吉祥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