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的化世因緣/作者:星雲大師
讀後心得:
觀世音菩薩與人間有深厚因緣,以其慈心悲願,倒駕慈航再來娑婆度化有緣眾生。其名稱有「觀世音」之稱呼,表示菩薩能夠透過聆聽眾生的呼聲來救苦。同時,觀世音菩薩還有諸多名號,如「觀自在」、「施無畏」、「大悲菩薩」等。
觀音信仰普及,眾生的虔禱往往能感應到菩薩的加持,因此觀世音菩薩的造像多種多樣,如「白衣觀音」、「竹林觀音」、「魚籃觀音」等。這些形象背後都有豐富的故事,如「蛤蜊觀音」的由來,是唐文宗皇帝食用蛤蜊後,在祈禱後蛤蜊殼自動打開,現出觀世音菩薩,提醒人們不應為了口腹之欲而殺生。
在信仰中,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能夠得到菩薩的慈悲、智慧、勇猛的威神力加持,解脫厄難。這在分享中有一位修行者的經歷中得以體現,他的兒子因意外陷入昏迷,母親持續念佛祈禱,最終奇蹟出現,兒子醒來。
其他分享中,也有一位師姐分享了一位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同修,在信仰觀世音菩薩的過程中,獲得平安與心靈的鎮定。另外,游督導在讀書會中以佛曲<觀音靈感歌>、<楊柳觀音>、<悉發菩提心>等豐富了活動的氛圍。
觀世音菩薩的性別問題也在討論中浮現,強調在佛境界觀音是非男非女的,是純陽體無形無相,而觀音在娑婆世界顯現為女性形象,是為了接引度化眾生。這進一步強調信仰觀音菩薩的重要性,並呼籲修行者要效法觀世音菩薩,加強自我威神力的提升,成為眾生的保護者。
總體而言,觀世音菩薩的故事和教義讓修行者更加深入理解佛法,同時也強調了信仰、念佛、修行的重要性,這一切都能帶給人心靈的寄託和寧靜。
資料來源:https://www.hbreading.org/index.php/tw/community/491-tw0292
留言列表